咨询热线:
400-111-8658

南通地理标志产品(二十)——吕四海蜇

阅读数:6 时间:2024-03-06 来源:admin

海蜇属暖水性种,喜欢生活在沿海河口附近,常随潮汐、海流、风向漂流,其身体呈半球形,颜色为青蓝色,半透明,身体上部为伞状,下部为八条口腕,口腕下端有丝状器官,外观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顶帽子。吕四海蜇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钙、铁等营养元素,经精细加工后红皮白、松脆可口、晶莹剔透,为吕四八鲜之一,因其吃起来有嚼劲、有声响,被当地人称为响菜。

屏幕截图 2024-03-08 162936.png

2010年12月,吕四海蜇获批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江苏省第二个获批为地理标志产品的水产品。

启动吕四附近海域潮汐为正规半日潮,流速一般为3~4节,流向多为顺时针八卦流。海蜇生长期水温约19℃~23℃,平均光照强度约为1800勒克斯,海蜇生长繁育所需的各项条件在此均能得到满足。此外,吕四近岸少有的泥质滩涂,海蜇在生长及捕捞过程中不易受杂质污染,因此吕四出产的海蜇清爽无沙,这是吕四海蜇区别于其他海域海蜇的突出优势。

屏幕截图 2024-03-08 162950.png

吕四加工和食用海蜇的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吕四人已开始用食盐、明矾腌制海蜇。清乾隆年间(1736—1795)成书的《吕四名胜考》中有将吕四海蜇作为贡品的记载。清咸丰二年(1852),邑人张宗绪撰写的《慕仙楼志》中也有关于吕四海蜇的记述。吕四渔民通常用扁担挑着加工生产好的海蜇走村串户销售。据传,清末状元张謇亦喜食吕四海蜇,是渔民们的常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蜇销售日渐红火,省有关部门在吕四设办事处,负责调拨货源,海面上停满了小拖轮,这样的盛况仍留存在许多吕四老渔民的记忆中。


过去,吕四渔民用传统工艺加工吕四海蜇,因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粗糙,经常造成产品不达标。为改变这一状况,当地政府引导吕四海蜇重点生产企业在传统工艺基础上,不断改进加工生产技术,形成独特的海蜇制作工艺,产品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声誉。

屏幕截图 2024-03-08 163004.png

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启东着力加强海蜇品牌建设和宣传推介。进入21世纪,启东通过举办海鲜节等特色节庆活动,集中宣传推介吕四海蜇等特色水产品。吕四港镇建设海鲜一条街,街区占地面积达7.5万平方米。以吕四海蜇等海鲜餐饮为主体,吕四渔港风情为主线,进一步发掘吕四海鲜历史文化底蕴。2012年,《启东市吕四海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施办法》发布,进一步规范吕四海蜇地理标志词含片专用标志使用。同年,浙江大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对吕四海蜇品牌进行评估,认为其品牌价值超4亿元。2022年,吕四海蜇年产量达2000吨,产值达1.2亿元,带动渔民增收8000万元。


海蜇加工


加工海蜇有严格的程序,称为“三矾提干”,是吕四渔民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海蜇捕捞后的第一道工序是迅速撒上明矾,离水的海蜇俗称“胖海蜇”,因其身上有大量水分,如不及时放矾,海蜇会溶成一摊水。第二道工序是对海蜇进行滤水,将头子和皮子分割开,挤掉表皮黏液,用水洗净,分别放置,撒上盐和矾。第三道工序是把皮子上的花皮子刮下来,花皮子也叫小海蜇,配以韭菜、文蛤爆炒便成一道美味佳肴。接着把清理干净的皮子和头子分别装进木桶或池子,再次撒矾和盐。三道工序后过半个月,海蜇即成正品。

屏幕截图 2024-03-08 163016.png


加工后的海蜇伞部被称为海蜇皮,腕部被称为海蜇头,海蜇头的商品价值高于海蜇皮。名菜芙蓉海底松,就是以海蜇头为主料做成的。

其做法是将海蜇洗净后,放入锅中焯水2分钟,取出用清水漂洗,再放到80℃的热水中浸泡至海蜇涨大散开,撕成长约5厘米的块,洗净,挤去水,放入汤碗中;将紫菜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挤干;将火腿切片;将鸡蛋清放入碗中调匀,加入佐料,调匀后上笼蒸成芙蓉蛋;锅中加入鸡汤烧沸后,将汤舀入海蜇碗中烫一下,把汤滤入锅中,加盐、味精烧沸,起锅倒入海蜇碗中,用铁勺将芙蓉蛋一片片舀入汤碗中,放入火腿片、紫菜即成。

屏幕截图 2024-03-08 163028.png


吕四曾称白水荡、东布洲、东州镇、吕四场等。关于吕四名称的由来,广为流传的一个说法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四度驾鹤来此,故称吕四。早在民国初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就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吕四港者,将夹于扬子江北端处,应建渔港也。”如今,孙中山的愿望已成为现实。

屏幕截图 2024-03-08 162638.png
屏幕截图 2024-03-08 162654.png

吕四渔港位于启东吕四镇北,长江入海口北侧,紧依黄海,始建于1963年。1989年,江苏省政府批准该渔港为对外开放二类口岸。1992年,渔港北农业部批准为国家一级群众渔港。1995年,渔港水产品批发市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2002年9月,经农业部批准被列入国家中心渔港建设项目,2007年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2012年,吕四国家中心渔港扩建工程被列入国家、省“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渔港新船闸拥有16米超宽双航道,日平均单向过闸船舶900艘。扩建后渔港港池总面积达140.4万平方米,港池水域面积达95.4万平方米,其中水域内3个小岛面积为34.8万平方米,码头岸线7663米。港池内可停泊2300艘作业渔船,具有年鱼货30万吨卸港能力,是国内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综合性人工渔港。2021年,渔港入选第二批国家级海洋捕捞渔获物定点上岸渔港名单。2023年,渔港获评全国文明渔港。

本文内容选自《南通地理标志》